‘綠色龍江,黑土優品’,來我們黑龍江展區看看這些綠色生態產品!”
“我們中化研發的集裝箱式海水淡化裝置產水規模達500立方米/天,可緩解海島淡水資源匱乏問題!”
“作為全球農糧行業的‘鏈主’企業,中糧集團將以此次參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對接合作,共同維護全球農糧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
……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舉辦。5天時間,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651家企業和機構參展,其中境外參展商占比達35%。記者注意到,本屆鏈博會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讓供應鏈變為“共贏鏈”,通過舉辦一系列技術和專題活動,幫助企業找朋友、找應用場景、找解決方案,串珠成鏈,大家一起把產業蛋糕做大。
對于農業產業來說,本屆鏈博會專門設置了綠色農業專區,各種農業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齊聚于此,尋求合作共贏,共同推動農業產業的發展。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綠色農業鏈專區最重要的特色莫過于“綠色”。記者在該展區內注意到,很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國內各省的展臺都突出了“綠色”招牌,再生農業、循環農業、綠色產業等成為該專區高頻出現的概念。
“我給您介紹一下我們的寒地優品吧!”見到記者到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交易中心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芳冰告訴記者,“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打造農業品牌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黑土優品’是黑龍江省級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名稱黑土優品,顧名思義,生長在黑土地的優質農產品。‘黑土優品’作為黑龍江省踐行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品牌,聚焦大米、大豆、鮮食玉米等十大品類,構建起全鏈條、高質量的產業體系。”
朱芳冰表示,黑龍江省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坐擁全球僅存的三大黑土帶之一,這片寒地黑土有機質含量高達3%至10%,年均70℃的溫差與120至150天的無霜期,孕育出的不僅是優質農產品,更是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的生態屏障。
野生藍莓、五常大米、東北山貨……各種產品琳瑯滿目,讓游客大飽眼福。
“在這里,您看到的都是我們黑龍江省上下游農業產業鏈的代表產品!”黑龍江省農投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任關宇接著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黑龍江省345家企業的899款授權產品,通過“五大工程”與“1141”品牌體系,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品質可控,更通過直播電商等新業態打通“云上產銷鏈”,讓黑土饋贈既保障國內供給,又服務全球市場,彰顯了“大國糧倉”的責任與擔當。
此外,寧夏枸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產品加工產品、海南農墾集團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江蘇射陽大米等一系列農業產業產品和技術亮相鏈博會綠色農業專區,進一步擦亮了“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的金字招牌。
技術引領 產業升級
農業產業鏈條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各環節的技術創新。本屆鏈博會另外一個突出亮點便是各參展代表帶來的新技術。
記者在各參展代表那里了解到各式各樣的技術創新成果:甘肅敦煌種業集團展示出最新育種成果,青島啤酒通過舉辦趣味游戲“酒王爭霸賽”來宣傳自身最新的釀酒技術,雅苒公司帶來復合肥、葉面肥、水溶肥等肥料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中化旗下先正達集團圍繞科技創新鏈、綠色供應鏈和智慧農服鏈,展示多款促進主糧單產提升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技術與成果。
記者在現場看到,位于展臺中心的“豐收之塔”生動展示了從一粒種子到萬家餐桌的豐收故事,也展現了先正達集團在農業種植端的全產業鏈優勢。
該展區負責人介紹說,從實驗室的原始創新突破到人工智能賦能的精準種植方案,先正達集團依托全球領先的種業創新能力和覆蓋生物技術、綠色植保、數字農業等領域的完整產業布局,構建起“良種+良品+良田+良法”的系統性解決方案,推動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
此外,先正達集團推出的MAP智慧農業平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以作物機理為核心,針對主糧作物智慧化種植場景,將農藝知識轉化為可復制的數字模型,為農戶提供覆蓋“耕—種—管—收”全流程種植定量決策方案。目前,該平臺線上服務面積超過1億畝。
聚焦可持續 暢通產業鏈
糧食安全供應事關全人類,也成為本屆鏈博會上的另一亮點。其間發布的多個報告都顯示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其中,《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聚焦全球前沿技術、關鍵產品研發的最新動態,繪制了無人機、AR眼鏡、人形機器人、水電、大豆和葡萄酒六種產品全球供應鏈圖譜,清晰展示每條供應鏈上的上中下游分布,總結歸納國際組織和主要經濟體相繼出臺的供應鏈相關促進政策,以及中國為推動相關供應鏈發展的創新與實踐。
在綠色農業鏈專區里,各種參展企業也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其中,讓參觀者從展臺的布局與介紹中進一步增強對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了解。
展示區、時光走廊、品鑒區、產品展示區……這是今年中糧集團精心布置的四個模塊。記者在核心展示區看到,該公司通過運用圖文展板、數據圖表等多種方式,詳細展示了中糧集團積極承擔鏈長責任,打造自主可控、穩定暢通的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的具體舉措。
據展區現場負責人介紹,中糧集團將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戰略和生產經營高度融合,在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打造更具韌性可持續的全球糧食供應鏈,為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中糧力量。
“集團在海外農業綠色可持續實踐成果獲選中國企業國際形象建設優秀案例;推動全球農糧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做法入選《中央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4)》‘優秀案例’;科技創新案例入選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碳中和’報告。”該負責人說。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