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組數據,土壤墑情剛好達標,結合未來三天的氣象預測,明天不用額外灌溉?!弊蛉涨宄?,連云港市海州區崗埠農場農技員徐輝指著智慧農業全域農情測控平臺上的實時數據說道。如今,有了這個“智能助手”,他們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頂著烈日在田間逐片觀測,輕點屏幕就能精準掌握稻田“健康狀況”。從智慧農情測控平臺到無人植保機,“新質生產力”讓崗埠農場傳統農耕升級,筑牢秋糧穩產根基。
這個讓農技員們贊不絕口的平臺,是崗埠農場推動智慧農業的核心裝備。它整合了無線農業氣象監測站、土壤墑情與鹽分監測站等多類設備,像一套“田間診療系統”——能24小時捕捉空氣溫濕度、蟲情動態、土壤水分等關鍵數據,還能完成積溫積光分析、病蟲害預警等“進階任務”,為田間管理提供全方位、高精度的決策依據。
“以前全靠腳底板和經驗,一片地跑下來一身汗,數據還難免有偏差。”徐輝坦言,過去人工觀測不僅耗時費力,遇到突發天氣或病蟲害,常因判斷滯后影響應對。而現在,平臺數據實時更新,農技人員通過手機或電腦就能遠程 “巡田”:高溫干旱前,提前規劃灌溉;病蟲害高發期,系統自動預警,生產區大隊能迅速精準防治,避免擴散。
更關鍵的是,平臺的積溫積光分析功能,讓農技員能精準測算水稻生長所需的溫度和光照,科學制定施肥計劃;土壤墑情監測則像“節水管家”,實時把控土壤水分,既保證作物需求,又避免水資源浪費。這些技術加持下,田間管理從“憑感覺”轉向“靠數據”,精準度大幅提升。
除了地面的智能監測,空中的科技力量同樣亮眼。崗埠農場引進的60臺無人植保機,從施肥到打藥實現全方位覆蓋,成為秋糧管理的“空中尖兵”。傍晚時分,一臺無人植保機閃著燈光騰空,在北斗導航指引下掠過稻浪,均勻噴灑摻有葉面肥的藥劑?!案邷靥旖o水稻打藥,必須在早晚氣溫低時進行,否則容易傷苗。”農業中心負責人包加站介紹。
更關鍵的是“精準”二字。無人機通過北斗定位,作業誤差能控制在5厘米內,藥劑用量比人工減少20%,還能根據地塊肥力差異調整施肥量。“我們在藥劑里添加葉面肥,既能防病蟲害,又能增強水稻抗逆性和抗旱性。”包加站說。
近年來,崗埠農場持續加碼智慧農業投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落地。從優化平臺監測精度到組織農技員培訓,讓技術真正扎根田間。如今,這套全域農情測控平臺已成為秋糧穩產增產的“科技后盾”。農場表示,未來將繼續深耕智慧農業,擴大技術應用范圍,以科技賦能加速農業現代化,讓更多田野享受到“數字紅利”,筑牢糧食豐產根基。
來源:紫牛新聞(https://wap.yzwb.net/wap/news/4761386.html?timestamp=175852552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