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荊楚大地廣袤的田野與連綿的山巒間,一場場圍繞產地市場建設的農業現代化變革正在上演。從江漢平原的蝦塘到鄂西山區的果園,全產業鏈服務體系融合創新之力,突破傳統農業在產銷對接、倉儲物流、季節限制等方面的多重困境,不僅實現從“賣產品”到“賣價值”的躍遷,更催生了從“一季豐收”到“四季興旺”的產業變革,產地市場建設正以全鏈條服務、高效流通網絡和產業融合創新為支點,成為驅動產業升級和農民增收的引擎和樞紐,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構建全鏈服務生態 破解產銷對接難題
“我有30多畝蝦塘,以前起蝦后就在自家塘口賣,蝦販子來收購開價沒個準頭,經常賣不上價。現在來中國蝦谷賣蝦,這邊收貨商多,不僅不愁賣,價格也有保證。”潛江市老新鎮的小龍蝦養殖戶夏正國一邊麻利地卸蝦,一邊向記者細數著在中國蝦谷賣蝦的實惠。
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的湖北省潛江市,素有“中國小龍蝦之鄉”的稱號。夏正國所說的“中國蝦谷”便是坐落于潛江市的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養殖戶們將小龍蝦送到這里來“變現”,成交均價每斤高于周邊市場1至2元。在占地400多畝的中國蝦谷內,不僅有小龍蝦分揀交易市場、物流配送中心,還配套建有冷鏈倉儲中心、供應鏈服務中心、電商培育孵化中心、產業信息大數據中心、輔料生產加工中心等功能區。
“為有效解決產業鏈條不完善,配套設施滯后等問題,我們推出‘產業+互聯網+流通+終端+服務’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通過興建集小龍蝦收購批發、檢驗檢疫、物流配送、冷鏈倉儲、信息發布、孵化培訓、農旅基地等為一體的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打造潛江龍蝦全產業鏈服務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湖北潛網生態小龍蝦產業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潛網集團”)相關負責人郭汝強告訴記者。
從潛江市的平原蝦田,到宜昌市秭歸縣的山間橙園,現代化產地市場體系正發揮著關鍵作用。秭歸縣作為“中國臍橙之鄉”,臍橙產業已嵌入全縣90%的鄉鎮、80%以上的村、70%以上的農戶。不過,秭歸屬于典型的山區大縣,地勢山高坡陡,交通相對不便,讓臍橙出山成為難題。
“我們秭歸的橙子,以前用人工背運,肩挑背馱,必須要用科技來代替。”秭歸鴻來農業公司負責人劉輝德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農村老齡化和勞動力流出加劇,農民對省力化種植、規模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合作社自2019年成立以來,專注于山區無人機推廣、研發和社會化服務,通過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有效破解農村勞動力不足、勞動效率低下等問題。
無人機化身“空中搬運工”,為臍橙吊運插上“科技之翼”,也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無人機吊運使臍橙優質果品產出率提高3%,平均每公斤溢價0.8元至1.0元。橙農還能參與無人機作業等社會化服務,日均勞務報酬達500元。”劉輝德說。
產地市場建設離不開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無人機吊運服務只是秭歸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當地積極構建市場主導、政府統籌、群眾自主的多元服務體系,全縣從事臍橙產業社會化服務的主體達3580余家,從事產后洗果、包裝、物流、電商銷售的服務主體2740家,在縣內開展社會化服務65萬畝次。
而在潛江,一張數字化“天網”正為龍蝦產業注入新動能。走進位于中國蝦谷的潛江小龍蝦供應鏈有限公司,一面巨幅電子顯示屏如同產業跳動的“心臟”,實時更新著上鏈企業的基本情況、金融服務促成的融資金額、小龍蝦運輸排行榜等來自產業鏈路上的相關數據。
“這是潛江小龍蝦供應鏈數據中心的界面,每天都有海量信息在這里匯聚成一張數字巨網,全面呈現龍蝦產業的最新動態。”郭汝強告訴記者,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共贏,打破信息壁壘,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去年2月,潛江小龍蝦供應鏈有限公司應運而生。該公司由潛網集團旗下的湖北齊盈管理有限公司和潛江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為小龍蝦產業主體提供“互聯網+N”服務。
織就高效流通網絡 賦能產品“鮮”達優價
“過去最怕長途運輸,小龍蝦運到外地常因鮮活度下降影響口碑,現在配送裝箱有標準,物流運輸有專車。”入駐中國蝦谷的商戶王虎,一邊看著工人將活蹦亂跳的小龍蝦裝入泡沫箱打包發貨,一邊向記者感慨,“我現在只管安心賣蝦,再也不用為運輸犯愁。”
作為全國最大的小龍蝦交易市場,中國蝦谷還是小龍蝦的物流集散地,其中6個小龍蝦分揀交易打包區、1個小龍蝦自由交易區,占地面積超5萬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占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年均配送小龍蝦20萬噸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為有效解決小龍蝦物流死亡率高、時效性差等問題,潛網集團制定出臺《小龍蝦冷鏈物流服務標準》,推動整箱打包小龍蝦48小時平均鮮活率提升至95%。還制定《小龍蝦電商交易、配送規程》《小龍蝦水產制品流通包裝與標簽規范》等標準,有效填補小龍蝦交易流通領域標準空白,持續推動產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
潛網集團還搭建了小龍蝦專業物流服務平臺“蝦谷快運”,并建設全國唯一小龍蝦物流大數據中心以及綜合性服務云倉“蝦谷云倉”,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傳感網、GPS定位等最新技術,實現物流運輸信息實時監控追溯。同時,開通物流直達專線到全國所有省會城市,并在全國布點落地配送中心,構建形成以潛江為起點、4至14小時送達全國的冷鏈物流配送服務體系。
潛江的龍蝦產業因高效完善的流通體系煥發生機。在秭歸,產地市場的“硬件革命”同樣如火如荼。近年來,秭歸縣以打造倉儲物流新業態為目標,建成秭歸縣臍橙產業綜合物流中心,整合秭歸臍橙果品供應、智能分選、包裝服務、集散分揀、冷鏈倉儲、物流配送等各環節服務功能,推動供應鏈上下游精準匹配供需。
走進秭歸縣維楚云倉臍橙電商產業園,新引進的數字化分選設備運轉井然有序,一條日處理鮮橙能力達500噸的現代化生產線映入眼簾。在分選區內,果筐與臍橙分離后,通過傳送帶依次進入清洗、檢測、分級、包裝等區域。秭歸縣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王恩杰告訴記者,數字化分選線可以精準分析每個橙子的糖度、果徑、水分、顏色、重量、瑕疵等數據,推動“一流果品”向“一流商品”躍升,真正實現“好果賣好價”。產品形態從傳統“論噸賣”升級為“論個賣”,精品果在大型商超終端售價達15元/個,品牌溢價效應持續釋放。
“臍橙產業打基礎,物流快遞提速度,電商家里做銷售,一橙鏈動百業興。”王恩杰告訴記者,秭歸縣臍橙產業綜合物流中心整合快遞資源,優化寄遞物流模式,建設共享式智能分揀系統,全面覆蓋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輻射全縣12個鄉鎮、167個行政村。
推動產業融合創新 實現四季興旺發展
小龍蝦喜暖畏寒的特性,曾讓潛江龍蝦成為季節限定。“春賣蝦苗夏賣蝦,寒冬臘月空塘趴”曾是小龍蝦養殖的寫照,制約著龍蝦產業發展壯大。
為突破季節瓶頸,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7家科研院所和高校,重點攻關“四季有蝦”技術,創新研發出池塘精養、溫棚土池養蝦、工廠化養蝦、稻田養蝦等多種模式,升級“蝦+稻+N”立體共作模式。
同樣的“季節困局”,也曾擺在秭歸的臍橙產業面前。“以前橙子熟了集中上市,價格波動大,果農收益不穩定。”秭歸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此,秭歸縣持續開展選種、引種、提純選優和復壯工作,先后引育倫晚、紅肉、宗橙等特色新品種30多個,儲備柑橘品種資源126個。持續優化早中晚熟種植結構,科學布局不同海拔種植帶,早晚熟品種占比超50%,形成“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冬有紐荷爾”四季鮮橙上市的獨特優勢。
產得出,更要賣得好。針對傳統農業“加工能力薄弱”等痛點,秭歸聚焦生產與加工環節提質增效。在種植端,改造老果園超10萬畝,創建標準化示范基地5萬余畝,形成“規模化建園+精細化管理”模式;在加工端,謀劃興建“30萬噸臍橙精深加工項目”“NFC果汁加工項目”等一批科技攻關項目,年加工轉化非商品果20萬噸,為農戶兜底增收。
“柑橘渾身是寶,我們在柑橘領域開發出來的系列產品分‘酒醋糖茶醬’幾個大類,從這里往下分支的話,就衍生出來柑橘香精油、橙酒、橙醋、柑橘膳食纖維等100多種產品,實現了把一個橙子從花到果,從皮到肉,從枝到葉的零廢棄綜合利用。”秭歸縣屈姑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熊本旭告訴記者。
從“一季豐收”到“四季興旺”,從加工升級到產業融合,潛江龍蝦與秭歸臍橙的產業突圍之路,不僅破解了季節限定的難題,更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寫下了生動的實踐注腳。
來源:農民日報(https://szb.farmer.com.cn/nmrb/html/2025/20250929/20250929_7/nmrb_20250929_13122_7_1972407188136759389.html)